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處理的技術特點解析?
文章作者: 宏森環保
我國絕大多數電廠采用了石灰石濕法脫硫技術脫除煙氣中的SO2,在運行中產生的脫硫廢水因成分復雜、污染物種類多,成為燃煤電廠難處理的廢水之一。由于脫硫廢水水量較小、含鹽量高,近年來,國內外都很多學者開始研究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。
所謂零排放是一種理想的封閉用水系統,系統不向外排水,系統內的水不斷進行循環或處理后復用。燃煤電廠裝置達標排放的廢水,雖然COD、氨氮等達到環保外排標準,但水里面含有NaCl、Na2SO4、CaCl2、MgSO4、MgCl2等鹽類,這些鹽類溶解度較大,一般不會沉淀,更不會蒸發,直接回用會引起設備的結垢、腐蝕和軟泥沉積等,必須進行脫鹽處理。為了實現廢水達標排放和回用水資源,脫硫廢水的零排放處理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另外,即使對廢水采取脫鹽處理回用,也僅有60%~70%的淡水能回用,剩余30%~40%的濃水還需外排。因為在脫鹽回用過程中,回用的廢水大約占廢水總量的2/3,脫除的鹽分都濃縮到剩余1/3水里。這些外排廢水中鹽分大,澆地后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結,嚴重時會使土壤鹽堿化。
燃煤電廠廢水“零排放”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燃煤電廠廢水的預處理、生化處理、深度處理及濃鹽水處理幾大部分。
預處理:由于燃煤電廠廢水中酚、氨和氟含量很高,而回收酚和氨不僅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,而且大幅度降低了預處理后廢水的處理難度。通常情況下,燃煤電廠廢水的物化預處理過程有:脫酚,除氨,除氟等。
生化處理:預處理后,燃煤電廠廢水的COD含量仍然較高,氨氮含量為50~200mg/l,BOD5/COD范圍為0.25~0.35,因此多采用具有脫氮功能的生物組合技術。目前廣泛使用的生物脫氮工藝主要有:缺氧-好氧法(A/O工藝)、厭氧-缺氧-好氧法(A-A/O工藝)、SBR法、氧化溝、曝氣生物濾池法(BAF)等。
深度處理:多級工藝處理后出水COD仍在100~200mg/l,實現出水達標排放或回用都需進一步的深度處理。目前,國內外深度處理的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、高級氧化法、吸附法或膜處理技術。
濃鹽水處理:針對含鹽量較高的氣化廢水等,TDS濃度一般在10000mg/l左右,除了先通過預處理和生化處理以外,通常后續采用超濾和反滲透膜來除鹽,膜產水回用,濃水進入蒸發結晶設施,這也是實現污水零排放的重點和難點所在。